在京城的繁华深处,屹立着声名赫赫的顾家与谢家,皆是传承数代、底蕴深厚的簪缨世家。顾家以诗书传家,族中子弟自幼便在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祖训熏陶下,苦读经史子集,研习礼仪道德,一心为朝廷效力。家中子弟多在朝堂担任文职,凭借满腹经纶与卓越才学,为朝廷出谋划策,在文坛与官场都颇具威望。而谢家则世代从武,遵循“忠勇报国,护家卫国”的家训,自幼勤习武艺,上阵杀敌,战功赫赫,一门忠烈,在军中威望极高,守护着国家的疆土,是朝堂不可或缺的栋梁。
随着时光的悄然流转,距离谢淮序与顾瑾寒那场备受瞩目的大婚,仅剩下短短七日。这一个月以来,谢淮序雷打不动,每日一封饱含深情的情书,准时送到顾瑾寒的手中。那些信件,字里行间皆是他对顾瑾寒的深情厚意,一笔一划都仿佛在诉说着他内心深处的眷恋。每一个字,都承载着他的思念与爱意,被精心地书写在信纸上,带着他的体温,传递到顾瑾寒的手中。
他们偶尔的相见,空气中都弥漫着甜蜜与亲昵的气息。只要一有机会,谢淮序就会自然地牵起顾瑾寒的手,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,他紧紧地握住,不愿松开;或是将顾瑾寒轻轻拥入怀中,感受着对方的温度,那温度仿佛能驱散他心中所有的阴霾,让他的世界变得温暖而明亮。有一次,谢淮序像个撒娇的孩子一般,软磨硬泡地让顾瑾寒修改了他们之间的契约,将“不准逾矩”的条款加上了“成婚前”三个字。他振振有词,一脸认真地说道,这将大大有利于他们婚后的幸福生活,仿佛在描绘一幅美好的未来画卷。顾瑾寒对谢淮序的喜爱早已在不知不觉间生根发芽,他看着谢淮序那期待的眼神,想到顾家“以和为贵,相互体谅”的家规,觉得他的提议似乎也有些道理,便微笑着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。然而,沉浸在甜蜜之中的顾瑾寒,似乎并未意识到,这一小小的改变,对他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,那看似简单的几个字,或许将彻底改变他的生活轨迹。
成亲前六日,天刚蒙蒙亮,晨光熹微,给整个京城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。谢淮序带着一群家丁,浩浩荡荡地抬着丰厚的聘礼来到了顾府。一路上,锣鼓喧天,热闹非凡,那欢快的锣鼓声仿佛在向全城宣告着这对新人即将喜结连理的喜讯。周围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,投来羡慕的目光,对这场盛大的婚礼充满了期待。
顾府的会客厅里,雕梁画栋,古色古香。名贵的檀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。顾瑾寒一袭月白色的锦袍,袍上绣着精致的兰花纹样,腰间系着一条同色的丝绦,温润的玉佩在丝绦下轻轻晃动。他安静地坐在主位上,修长的手指轻轻搭在座椅扶手上,那双手白皙如玉,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。窗外透进的晨光,穿过雕花的窗棂,在他身上勾勒出一层淡淡的金边。他的眼神中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,时而望向门口,又在思绪飘远时垂眸看向自己的指尖。
随着一阵喧闹的脚步声渐近,顾瑾寒的睫毛轻颤,下意识坐直了身子。谢淮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,他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。只见谢淮序身着一身劲装,腰间佩着一把锋利的宝剑,剑鞘上镶嵌着的宝石在晨光下闪烁着光芒。他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,几缕发丝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,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物件。
当谢淮序略带羞涩又霸道地递上素玉簪子并“警告”时,顾瑾寒先是微微一怔,随即嘴角不受控制地上扬,那笑容像是被春风轻拂过的湖面,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。他伸出手,骨节分明的手指缓缓接过簪子,指尖不经意触碰到谢淮序的掌心,那一瞬间,他似是感受到了对方掌心的温度与微微的颤抖。
顾瑾寒将簪子置于眼前细细端详,只见那簪身莹润,虽不是什么稀世珍宝,却能看出是精心雕琢而成。簪子的顶端雕刻着一朵小巧的梅花,花瓣细腻逼真,仿佛散发着淡淡的梅香。他嘴角噙着笑,抬眸看向谢淮序,眼中满是柔和与打趣,轻声说道:“你呀,这般用心,我怎会舍得丢。你这簪子,倒比那琳琅阁里的珍宝还要珍贵几分。” 那声音轻柔,像是怕惊扰了这份甜蜜。
谢淮序听了,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,刚想再凑近些,却突然想起了顾家的家规。顾家规矩森严,未婚男女相处需守礼有度,不可有过于亲昵的举动。想到这儿,他只能恋恋不舍地往后退了半步,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地说:“差点忘了规矩,顾伯父要是知道我坏了规矩,肯定饶不了我。”
顾瑾寒看着他的样子,忍不住笑出声来:“你还知道家规呢,平日里看你大大咧咧的,我还以为你不把这些放在心上。” 说着,他轻轻抚了抚簪子,眼神温柔:“不过,你能记住,我很开心。”
这时,谢淮序像是想起了什么,突然说道:“对了,我家也有规矩,成了亲的男子,定要护妻子周全,不得让她受半点委屈。以后你要是有什么烦心事,都跟我说,我替你解决。” 他拍了拍胸脯,一脸认真,仿佛在许下一个庄重的承诺。同时,他也在心里默默想着谢家“重情重义,不离不弃”的家训,觉得自己定要做一个好丈夫。
顾瑾寒微微颔首,眼中满是感动:“有你这句话,便足够了。我也会谨遵顾家的教诲,与你携手,共担风雨。” 两人相视而笑,会客厅里弥漫着温馨甜蜜的气息,似是预示着他们未来的生活,将在两家的家规族训守护下,幸福美满。
回到家中的谢淮序,仿佛被幸福冲昏了头脑,拉着母亲裴舒颖彻夜长谈婚礼的细节。他事无巨细,从婚礼的流程到每一个装饰的细节,都要和母亲反复讨论,仿佛要把这场婚礼打造成世间最完美的盛典。可怜的父亲谢秉,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守着空房,看着这对母子热烈地讨论着,心中满是无奈。最后,裴舒颖被儿子的执着弄得哭笑不得,当谢淮序再次来找她长谈时,她索性不停地揭儿子的老底,那些小时候的趣事被一一翻出,成功让谢淮序红着脸,有些恼羞成怒地回房反省。谢秉在一旁看着这一幕,心中暗自得意,看来这法子果然有效。
与此同时,厨房里却发生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。顾瑾寒是青州人,谢淮序则是豫州人,两地虽同属北方,但饮食文化却有着微妙的差异。青州的菜肴偏咸,恰好符合顾瑾寒的口味,而豫州的菜式则稍有不同。
谢淮序为了能在婚后让顾瑾寒吃得开心,决定自己亲手尝试制作一些青州菜肴。他满怀信心地走进厨房,穿上围裙,准备大展身手。然而,平日里在练武场上威风凛凛、身手矫健的他,到了厨房却像是换了一个人。由于紧张和对青州菜式的不熟悉,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事故接连发生。他手忙脚乱地在厨房里穿梭,锅碗瓢盆被他碰得叮当作响,不一会儿,整个厨房就被他弄得一片狼藉,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。
在一次实验菜肴时,他更是不小心将调料放错,原本应该是适量的盐,他却手抖多加了好几勺。结果做出来的菜肴咸得让人难以下咽,刚放进嘴里,就被立刻吐了出来。不幸的是,家中的看门狗不知何时偷偷溜进了厨房,它闻到了饭菜的香味,忍不住跑过去偷吃了这些“特制”的菜肴。没过多久,狗就开始不停地吐舌头,趴在地上难受地打滚,显然是被咸得中毒了。这一幕被家人发现后,引起了一阵慌乱,大家手忙脚乱地给狗灌水,又是一阵折腾,才终于让狗缓了过来。
谢淮序的父亲谢秉看着这混乱的场面,无奈地摇了摇头。他走上前,拍了拍谢淮序的肩膀,语重心长地劝说他先冷静下来,不要急于一时,慢慢来适应新的菜式。在家人的耐心劝说和帮助下,谢淮序终于放下了对青州菜式的执念,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厨子处理。
而谢淮序对顾瑾寒的思念,如同汹涌的潮水,让他无法遵守自己的承诺。他总是忍不住找机会偷偷地趴在顾瑾寒的窗前,小心翼翼地偷看他的一举一动。夜晚,当整个世界都陷入沉睡,他会悄悄地来到顾瑾寒的床边,静静地看着他安睡的模样。月光洒在顾瑾寒的脸上,勾勒出他柔和的轮廓,谢淮序看着看着,心中满是爱意与期待,仿佛这一刻,时间都为他们停止。
终于,大婚之日来临,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中。街道两旁张灯结彩,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,仿佛在为这对新人祝福。谢淮序身着一袭华丽的红色喜袍,头戴金色的发冠,英姿飒爽。他心中默念着那句古老的诗句:“愿我如星君如月,夜夜流光相皎洁。”怀着满心的激动与期待,迈着坚定的步伐,走向顾瑾寒,准备迎接他们共同的未来。那未来,充满了未知与可能,但他们都坚信,只要彼此携手,就一定能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,不辜负两家的期许与家规族训的教诲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