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叔我要

繁体版 简体版
大叔我要 > [清穿红楼]五福晋只想搞钱 > 第53章 番外二

第53章 番外二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和亲王府内,九岁的永瑛已经去上书房读书了。

不过他并不喜欢学四书五经,永瑛最爱的是算学,其次喜欢做实验。

并非是吴雨晴有意教导,而是当年永瑛亲眼看到林清泉的团队研发蒸汽机时被深深的震撼了。

不用马就能跑起来的车,和威力巨大的蒸汽轮船,永瑛从小就跟着吴雨晴在实验室跑前跑后,他的启蒙教育是从数学开始。

小小的永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越来越多的好奇。

他问母亲,人会不会有一天也靠着蒸汽到天上去。

母亲说,人一定可以靠着自己的力量上天,不管是到月亮上去,还是从京城到杭州府,让飞行成为一种出行方式。

永瑛是弘昼真正长大的第一个孩子,曾经章佳侧福晋还生过一位小阿哥,但奈何身子太弱,还没到一周岁便夭折了。

自打出了那件事,弘昼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格外上心,再加上吴雨晴现代人的教育理念,她生下的两位阿哥都长得很壮实。

大阿哥永瑛今年九岁,二阿哥永壁今年也六岁了,正是刚刚开蒙的年纪,不过老二似乎更多随了吴雨晴“财迷”的性子,对金银财宝一类的东西异常感兴趣,周岁抓阄时,便抱着个金灿灿的大元宝不撒手。

永瑛与永壁现如今一同在上书房,与宫里的皇子阿哥们一起读书。

乾隆的儿子可不随他老爹雍正,宫中的阿哥们也是一个接一个的,不过永瑛与永壁兄弟二人,哪怕对着那几个皇子阿哥也向来是不示弱的。

永瑛是个冷淡的性子,倒有些像雍正,颇有几分“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”的边界感。永壁就不一样了,他最是活蹦乱跳,鬼点子多,乾隆对他的宠溺甚至超过了自己这几个儿子。

也正是如此,永壁经常偷偷从上书房溜出来,让侍卫带着自己去京城闲逛。

虽然每次事发之后都会被吴雨晴狠狠罚一顿,可永壁却还是记吃不记打,总能把生气的吴雨晴哄得团团转。

如今吴雨晴与弘昼出海,永壁更是像一匹脱缰野马,四处狂欢的找不着北了。

好在有甄树人这个舅舅和黛玉这个舅母常常过来督促他俩。

说来也是奇怪,永壁天不怕地不怕,就怕他那仙子一样的美人儿舅母不理他。永壁打小就爱缠着黛玉,有时黏黛玉的程度,都让吴雨晴这个当娘的有些吃醋了。

你若问他黛玉有哪点好,永壁只会转着大眼睛说:“我小时候梦到过舅母,她是天上的仙子,特意下凡来做永壁的舅母的。”

众人听后只会哈哈大笑,吴雨晴却有几分意外,忍不住猜测莫非自己这个儿子也有什么来头。

而甄树人也从六品的翰林院编修做起,几年时间内,已成为正四品的鸿胪寺卿。

按理说鸿胪寺是个处理外交关系的地方,本来该是个虚职,可这几年随着海贸的开展,越来越多的西方传教士进入了大清境内。

弱国无外交。

那强国呢?

鸿胪寺卿原本是个四品官中排末尾的,不少人都是把它当做跳板,暂时过度一下。

可自从甄树人被任命为鸿胪寺卿,却硬生生的组织了各种万国博览会、交流会,邀请了不少外国人来大清。

这些外国人可都精明的很,他们早已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虎视眈眈,如今既然有了正大光明走进的官方渠道,他们自然乐得双手赞成。

只不过这些外国人做梦也没想到,曾被他们引以为傲的琉璃,竟然在大清境内随处可见,甚至不少商铺都装上了琉璃窗户。

他们下榻的客栈,竟然有了自动冲洗的马桶和水管,还有这全屋的暖气,简直比寒冷的英吉利舒服一万倍。

聪明的英国商人早就把主意打在了这地暖上,势必要打听到地暖的技术和购买渠道,这可比壁炉暖和多了。

只不过,这些洋鬼子没想到的是,本以为是大清藏着捂着的好东西,竟然全在博览会上公开、透明的进行售卖,还可以货比三家,各家有各家的优势。

简直是让这群外国人挑花了眼,其中一家做地暖的商人,因为工期紧张,只能提供有限数量,竟然有两个英吉利人为此争抢,还差点在博览会上打了起来。

还好甄树人早有先见之明,立刻有驻场的侍卫制止了,还安排了专门负责博览会的官员为他们进行协商沟通。

万国博览会不但让大清走向了世界,也让乾隆皇帝看到了更多外面的世界。

此时的乾隆尚且年轻,还未在政事上立下诸如父辈的伟业,他还保持着少年天子谦虚谨慎的一面。

外国人不但带来了科学和技术,也带来了世界的消息。

当听说英国组建了议会,美国开始了自由与民主,葡萄牙西班牙争夺海上霸主的地位时,这位年轻的帝王终于意识到,只有自身的强大,才能在这场世界决斗中胜利。

乾隆无比庆幸,当年弘昼立下了出海的雄心壮志,若非是他坚持要出去,也不会有后续的蒸汽船、蒸汽机,更不会有如今万国来朝的盛世壮举。

这个时代的乾隆,无疑是幸运的。既有好弟弟开疆扩土,在海上大杀四方,又有各路人才,为了这个国家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。

林清泉研制的蒸汽机,比英国人研制的更先进更智能,甚至一些在林清泉看来十分没有必要的落后技术,英国人却对此甘之如饴。

除了应用到蒸汽机船上,林清泉打算铺设大清第一段铁路。

铁路通车,将真正成为跨时代的壮举。

大清的第一段铁路,将铺设在京城与山西的一座城镇之间。

这是货运铁路,将承载山西煤矿直达京城,但此处地形险峻,林清泉特意成立了项目组,选择了一批能吃苦、肯上进,又有科研精神的年轻人,全力负责此事。

吴雨晴也在经济上给足了支持,特意赞助了十万两的科研经费。

十万两是个很小众的数字,可对于吴雨晴来说,不过九牛一毛。

有时候她也会感叹,按照清朝的平均寿命,她甚至可能活不过乾隆皇帝。

既然这样,那她所做的这一切,还有意义吗?

答案当然是肯定的。

也许她只完成了这条道路上百分之一的进度,但至少为后面的百分之九十九打下了基础。

万事开头难,既然选择了,便是风雨兼程,义无反顾。

吴雨晴与弘昼在大海上看过了一天又一天的日出与日落,他们在东南亚的小国上尽显大国风范,一言不合就开炮。

从此以后,不管是殖民地国家,还是瑟瑟发抖的小国,都对大清的旗帜威风丧胆。

第一次出海,吴雨晴与弘昼带回来不少金银财宝,还有东南亚一带特有的种子、香料和橡胶等宝贵的资源。

同时还吓退了对澳门虎视眈眈的葡萄牙人。

以至于不久以后的欧洲大陆疯传着“沉睡的东方雄狮在觉醒”一类的传说。

可吴雨晴知道,她要走的路,还很远,很长。

但好在,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。

一个人的力量很小,一群人的力量却很大。

如今朝中既有林清泉、甄树人这类的新思想人才,又有富察宝泰、林如海这类满腹经纶、深谙志国之道的老牌名臣。

国子监的学生们越来越卷,既拼脑子,也拼体力。

工业革命的浪潮悄然开始,各类工厂纷纷招工,老百姓的兜里有了钱,日子也好起来了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。

那些街边爱闹事的闲汉,也被各类推着小车来卖小吃的人赶跑了。

再加上黛玉“潇湘先生”头衔的曝光,薛宝钗第一女户的标杆在,这世间的女子们都接二连三的走出了家门,或是寻一份活计谋生,或是效仿黛玉投稿到明净书斋,为天下事而谋。

吴雨晴心想,她已经很知足了。

这是她拼尽全力才改变的一切,上天给了她回到三百年前的机会,那她就要想一想,老天爷到底是为了什么,才将她指引到这里。

“跨越时空的三百年,是为了更好的时代。”

这是她的答案。

(全书完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