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事传至皇帝耳中,龙颜震怒。
柳嫣然被废黜贵妃之位,幽禁冷宫,其兄柳承风亦因谋逆罪被削去兵权,流放边疆。
一时间,苏锦瑟因揭露大案而声名鹊起,皇帝赐她“锦妃”之位,赏黄金百两、珠宝无数,恩宠一时无两。
然而,苏锦瑟并未因此松懈。
她深知,宫中无永恒的胜者,今日的荣光,或许是明日的陷阱。
那夜,她独坐殿中,凝视窗外冷月,耳边忽传来细微响动。
她起身,推门一看,竟是那逃走的蒙面宫女,手持一封信,匆匆塞给她便消失在夜色中。
信上字迹潦草,墨迹未干,只寥寥数语:“柳氏未死,祸根犹存,小心皇后。”
末尾还画着一朵残缺的莲花,似是某种暗记。
苏锦瑟心头一凛,手指攥紧信纸,几乎将其揉碎。
皇后?那位端庄贤淑、深得帝心的女子,竟与此事有关?
她从未怀疑过皇后,可细想之下,柳嫣然谋逆,若无更高之人默许,怎敢如此大胆?
她脑海中浮现皇后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眸,温柔中藏着莫名的寒意。
次日,她入宫觐见皇后,存心试探。
殿内炉香氤氲,皇后着一袭素雅宫装,正抚琴自娱,琴音悠扬,如流水潺潺。
见她到来,皇后停下琴弦,柔声道:“锦妃来得正好,昨夜皇上还提起你,说你聪慧过人,是宫中不可多得的人才。”
苏锦瑟低眉谢恩,试探道:“娘娘谬赞,臣妾不过是侥幸揭露贵妃阴谋,险些丧命罢了。只是,臣妾愚钝,总觉此事背后似有隐情,娘娘可有教诲?”
皇后闻言,笑容微僵,随即轻抚她的手,温声道:“锦妃多虑了,柳嫣然不过是自取灭亡,你既已得皇上恩宠,日后定要多为皇上分忧才是。”
她指尖冰凉,语气却柔得渗人。
苏锦瑟遍体生寒,面上却不动声色,恭敬退下。
回到寝殿,她反复思量,愈发觉得那封信非空穴来风。
她命贴身宫女翠屏暗中查探冷宫,却得知一个惊人消息。
柳嫣然并未如传言般病死,而是被秘密转移,行踪不明。
数日后,宫中突生变故。一名宫女在御膳房投毒,险些害死皇帝,虽被及时擒获,却咬舌自尽,死前只留下一句:“莲花不灭。”
此言一出,满朝哗然,苏锦瑟心头巨震,那残缺莲花,分明与信中暗记相符。
皇帝震怒,下令彻查,太后亦亲自过问。
苏锦瑟趁机进言,将信中线索暗中告知太后,只称是“匿名之人”所告。
太后听罢,面色阴沉,命人搜查皇后寝宫,竟在一只香炉底部发现一枚莲花玉佩,内藏密信,字迹与柳嫣然如出一辙。
真相大白。
皇后是借刀杀人,她毒害了柳嫣然肚子里的孩子,知道柳嫣然会报复,于是一步步引导柳嫣然夺后位。
柳嫣然不过是明面上的棋子,皇后才是幕后操盘之人。
皇帝悲愤交加,将皇后废黜,打入冷宫,并铲除了柳氏一党。
苏锦瑟因立功,再获封赏,晋为“贤妃”,权势更盛。
然而,她并未因此安枕。
那夜,她独坐殿中,凝视窗外乌云压顶的天空,心中却无半分喜悦。
她知晓,这场胜利,不过是另一场风暴的序幕。
宫墙之内,阴谋如影随形,今日的荣宠,不过是明日危机的引线。
而那朵残缺的莲花,仿佛仍在暗处悄然绽放,等待下一次腥风血雨。
(完)